這種過渡性能被畫在各工作位置通路符號之閥,并用虛線與之隔開。假如進入先導電磁閥的控制壓力油來自主閥的P腔,這種控制油的進油方式稱為內部控制,即電磁閥的進油口與主閥的P腔是相通的,如圖5. 11所示。假如進入先導電磁閥的壓力油引自主閥P腔以外的油路,如專用的低壓泵或系統的某一部門,這種控制油的進油方式稱為外部控制。圖5. 13Cb)所示為三位四通換向閥的O型過渡性能。采用內控而主油路又需要部荷時,必需在主閥的P口安裝一個預控壓力閥,如開啟壓力為0.4MPa的單向閥,使其在卸荷狀態下仍有一定的控制油壓,足以操作主閥芯換向。對于三位四通和三位五通換向閥,滑閥在中位時各油口的連通方式稱為滑閥性能,也稱中位性能。
在油壓機電液換向閥中,先導閥的進油和回油可以有外控外回、外控內田、內控外回、內控內回4種方式。
當液動換向閥為彈簧對中型時,電磁換向閥必需采用Y型滑閥性能,以保證主閥芯左右兩端油室通回油箱,否則,主閥芯將無法回到中位。內部回油的長處是無需單設回油管路,但因答應先導閥的回油背壓較小,所以當主油路的回油背壓必需小于它時才能采用,而外部回油方式不受此限制。不同的滑閥性能可知足系統的不同要求。采用外控時,獨立油源的流量不得小子主閥最大流量的15%,以保證換向時閥要求。其長處是油路簡樸,但因泵的工作壓力通常較高,所以控制部門能耗大,只合用于在系統中電液換向閥較少的情況。不同的滑閥性能是在閥體尺寸不變的情況下,通過改變閥芯的臺肩結構、軸向尺寸以及閥芯上徑向通孔的個數得到的。
另外,當油壓機換向閥從一個工作位置過波到另一個工作位置,對各油口閥通斷關系也有要求時,還劃定和設計了過渡性能。
油壓機三位換向閥除了在中閥位置時有各種滑閥性能外,有時也把閥芯在其一端位置時的油口連通狀況設計成特殊性能,這時用第一個字母、第二個字母和第3個字母分別表示中位、右位和左位的滑閥性能,如圖5. 12所示。圖5. 13(a)所示為二位四通滑閥的H型過搜性能,在換向時,F、A、B、T四個油口呈連通狀態,這樣可避免在換向過程中因為P口溘然完全封鎖而引起系統的壓力沖擊。表5-2中列出了三位閥常用的10種滑閥性能,而其左位和右位各油口的連通方式均為縱貫或交叉相通,所以只用一個字母來表示中位的形式。
假如先導電磁閥的回油口單獨接油箱,這種控制袖的回油方式稱為外部回油;假如先導電磁閥的回油口與主閥的T腔相通,則稱為內部回油。油壓機